相關影片:辦公設備打包(好友搬家)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-_mDS8IODo
好友搬家董事長蔡峰松(以下簡稱「松」),是由貨運業成功轉型至新式搬家服務業的成功案例。蔡峰松創業時,大女兒蔡瑋琳(以下簡稱「琳」)跟著出生,她今年33歲,不僅與好友同齡,在十餘年前轉型創立搬家品牌時,就一路參與至今,以搬家業少見的女性及第二代身份,成為好友的準接班人。蔡峰松說,再過二、三年,他就要正式交棒。
蔡峰松對自己和同仁的要求之高,在業界是出了名的。他有鷹的精準、獅的格局、虎的霸氣、猴的靈活,以及狼的執行力。蔡瑋琳接班,當然少不了來自父親高標準的壓力。不過,虎父無犬女,蔡瑋琳不僅承襲了蔡峰松的明快俐落作風,更表現出同齡人少見的冷靜與氣魄。且看他們如何創造第二代成功接棒的典範。
▲蔡瑋琳(右)在好友搬家表現出的俐落與氣魄,讓父親蔡峰松(左)相當讚賞,更準備由蔡瑋琳接掌他親手創立的好友搬家
搬家業年輕化,舞台讓給第二代
問:如何交棒給第二代?
松:在貨運同業中,我轉型得早,1998年就在原來的貨運部門之外,成立搬家部門至今。現在是貨運我負責,搬家逐漸交由瑋琳接棒。你想,貨運司機以四十年次、五十年次的佔90%;搬家的師傅則以六十年次、七十年次的居多。搬家這個行業已經年輕化了。
我常自問,到底對第二代是要先給舞台,再給工作,讓她有表演的空間;還是先給工作,再給舞台?最近這一、兩個月思考之後,我認為應該是要給她舞台,這條路才是正確的。套一句吳念真說的,「舞台劇是靠觀眾的參與」,沒有觀眾,就沒有收入;沒有觀眾,戲演得再好也沒有掌聲。舞台要多大、角色要怎麼分配、團隊要如何建立,才能夠吸引觀眾、贏得掌聲,由她來決定。
我書讀得不多,經驗值都從工作裡面吸取、累積。剛開始,她會跟我說「我們年輕人的想法是怎樣怎樣,你不要拿以前怎樣怎樣來要我們跟上一代比......」這樣的說法,一開始我是不能接受的,後來我發現她是對的,因為時空、地點、機會,都不一樣了。
家教嚴奠根基,價值觀成就一生主軸
問:跟爸爸的價值觀有什麼異同之處呢?
松:我的觀念是,你如果喜歡一個東西,但經濟能力還不夠,你告訴自己,我可以等三年存夠了錢,再來享受它;如果有這種態度,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會成功。我告訴兩個女兒,信用卡是救急不救窮,一定要有這個認知。其實在台灣流行信用卡之前,我身上就有了,而且卡號還是88號呢,你們看有多早!我很早就給兩個女兒使用信用卡,從三千元的額度開始。
琳:剛開始是用爸爸的副卡,工作後就自己申請。我從沒使用過循環利息,也不曾遲繳或者繳最低金額,都是量入為出,沒有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,因此信用一直很好。
松:對,從小我就給她們這樣的觀念。
琳:像我是從小家教非常嚴格,27歲婚前若超過晚上11點回家,我爸會叫我媽打電話找我,那在我回到家之前,爸爸是絕對不會睡覺的,一定會等到我回家為止。還有像我妹曾經想請特休假在家休息,爸爸是絕對不允許的,他認為老闆如果知道妳休假是在家休息,會怎麼看妳?沒事為什麼要休假?那年輕一輩會覺得,反正特休是公司給我的啊,我若不休,公司也不會因此獎勵我啊!結果有一次我妹只好早上假裝出去上班,晚上再回家,還跟我套好招,要我別說溜嘴,其實那天她是請了特休的。我和妹妹就是這樣長大的,沒有偏離正軌。
問:那妳和妹妹在讀書時有打過工嗎?
琳:有啊,高中時有一次和同學去中廣打工,一小時一百元,回家後爸媽大發雷霆,認為我當時的身份是學生,本分是把書讀好,不應該把時間拿去打工,更何況又不缺那個錢。後來又在某個寒暑假去打工,其實我不缺零用錢,可能是想要那種成就感吧,而且當時同學很流行去補習班打工,就是想要那種同儕經驗吧!
松:可能是天下父母心啦,每個月女兒們的開銷,我們都事先準備好,包括車票;就是說盡我們身為父母的能力,讓她們在求學時期,能夠無後顧之憂。
這是一種心態啦,就是說我們把自己的家庭照顧好,不要造成社會的負擔。就如同我對待同仁也是一樣啊,有什麼事,都好商量,唯獨有一件事是沒有任何討論空間的,那就是酒後駕車,上班時我絕對要求同仁滴酒不沾。只要發生過一次,你在好友就是出局。為什麼?我常比喻,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碗,酒駕出事,就如同兩個碗撞在一起,程度重者就是全部粉碎,輕者就算能夠修補,還是會有裂痕。
接班關鍵:不想讓父親失望
問:妳是如何下定決心接棒呢?
琳:剛開始我的心態就是反正到外面也是上班,在家上班也不過就是一份工作。但是久了就會發現,跟家人在一起工作很自然地會有一些摩擦;二來,那時也沒想過接不接棒,就當成一份賺錢的工作,後來年紀漸長、社會歷練也多了,會去想一些比較深的問題,其實中間有一段時間,真的很想去外面上班,過程不是外人想像那麼美好的父母相互扶持,一路平順.....
. 松:互相討厭。(笑)
琳:用四個字來形容最貼切:篳路藍縷。像是爸爸對我的心態啊,還有我對爸爸的心態啊,都是有一個過程在的,好比我會認為,為什麼爸爸對我這麼嚴格,為什麼要這樣要求我?如果我今天沒有在這邊上班,我不需要承受這麼大的壓力,也會想要逃開......曾經有一段時期是這樣的想法和心情。
能這樣一路走下來,是慢慢體會父親的心情。我們年輕人是比較衝,講話有時是比較過份,但老闆三十年的經驗不是假的,他看到的往往是點、線、面全盤的,我們可能只看到一個點;老闆可能不是百分百正確,但往往事情告一段落,回過頭來看時,就會發現,老闆還是對的,因為他看得真的比較遠,想的東西不一樣。
好友從1979年到現在其實很不容易,中小企業很難可以經營這麼久的;後來我會跟自己說,一個企業能夠生存這麼久,一定有它的生存法則,這是我要學的。或許我的想法,爸爸不容易一下子接受,但是我會想辦法找到一個平衡點。
我跟妹妹從小就跟爸爸一起跑車子,所以我們都看到爸爸很辛苦的那一面,那我很清楚地知道,自己決定接棒,是不想讓爸爸失望。如果我到其它地方上班,當然會比較輕鬆,但只要想到這麼做爸爸會很失望,我就沒辦法下定這個決心。
有一次跟著爸爸送貨,去一個文具店,他交待我們顧車;期間我和妹妹看到一個玩具很喜歡,但是爸爸一上車,我很猶豫要不要開這個口,最後已經離開很遠了我才說出口,爸爸就說為什麼不早一點說,我就告訴他,因為想說買玩具又要花錢,你在趕送貨,我又不敢開這個口。
松:她小時候就滿節儉的,像一個麵包五塊錢,她即使肚子餓也都捨不得買,想說買了,五塊錢就沒有了。那時候事業草創期,我也沒有太多時間招呼小孩,但是孩子能有這種體諒父母辛苦的心態,我是滿自豪的。